首先,“连接社会”让交际沦为一场加速的信息交换。人与人的交际不再是为了倾听和了解彼此,而是为了高效率地获取信息。在“效率至上”文化的驱动下,信息交换不断加速,陷落在信息洪流中的人们也深感倦怠与无助。正如“扁平过劳”趋势所揭示的,在扁平化管理组织中由于对接人数爆炸带来的员工过劳。“自造戒律”则体现了人们对信息过载的反思与调整。另一方面,我们不断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信息,但这些信息不是为了共享和交流,而是用于展览自我、宣传自我。在连接社会,我们所有的娱乐、消费甚至生活都蒙上了一层“展演性”滤镜,正如今天“打卡”的火爆,以及“亲情秀场”中体现的对亲密关系的高调炫耀。同时,由于互联网并非共享和交流的空间,社交媒体上也难以形成真正的讨论文化,而是充满了冲动和对立,人们通过“反语保护”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。
第二,“连接社会”加大了风险感知。未来的风险,理论上是无法被证实,只能被相信的。但在连接社会,灾难、危险、坏消息会在 第一时间弥散远扬,风险事件变得可见可 感。面对未来人们惴惴不安,慌乱地采取 各种预防性措施以避免缓解明天的潜在危 机。如在“蓝领副业”中,人们通过学习 一门蓝领型技能希望以此抵御职业上的风 险;“谨慎宠爱”中,人们开始更加谨慎 地考虑养宠物、养小孩的决策。风险感知 与科技革新一道,让稳定可期的“明天” 幻灭了。我们永远都在天翻地覆的改变之 路上, 人们心中普遍鼓胀着一种茫然的 “悬置感”,这在“临界飞地”的趋势意 向**现得淋漓尽致;“玄学杠杆”趋势 则体现出面对不确定的风险,焦虑的人们 希望通过玄学来寻求一丝确定感。
本文档共49页,请下载完整版阅读。
免责声明: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,内容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(或个人)所有,由小编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