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天,我们甚至可以把当年那个数据反过来问:全中国能有几个消费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投入达不到1%呢?根据我们的调研,众多头部品牌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营销预算的30%,一些新锐品牌更是在50% 以上。在这10年里,品牌们似乎都已经找到了掘金的秘籍,投入也随之暴涨数十倍!
“做品牌,就一定要做社交媒体!”——这句话在今天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。目前市面上品牌营销方法论成熟、各类资源丰富,既然如此,品牌又能从社交媒体中寻找到什么新的增长点呢?社交媒体真的还存在“价 值洼地”吗?
为了拆解这个问题,我们要先把品牌发起的社媒营销渠道做一个分类:
付费社交媒体(P*,paid social media):花钱请别人为自己的形象背书(KOL、KOC社媒账号投放及 赞助);或花钱让更多人看到自己(社交平台的信息流广告投放)。
自有社交媒体(O*,brand-owned social media):自我形象展示。品牌官方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, 进行内容生产、推广、与用户互动,并不断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口碑社交媒体(E*,earned social media):忠实粉丝用爱发电,免费宣传扩散。素人粉丝或KOC社 媒账号的自主发布。常见于舆情发酵,病毒传播等。
对于不同分类下的模式进行研究后,我们认为:对比充分竞争的付费社交媒体,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的口碑社交媒体,以官方账号运营为主导的自有社交媒体或将有很大的增量空间,且品牌资产越强大的品牌,越能够从中获益。
自有社交媒体的运营,不仅是“塑造品牌形象”这么简单。由于人群更加精准、互动与链接更亲密、长期持续, 且品牌方可以完全掌控内容的质量,从而进一步消除与消费者的距离感,最终达到增强品牌心智和提升消费体验的目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本文档共59页,请下载完整版阅读。
免责声明: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,内容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(或个人)所有,由小编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。